轉到正文

詮星翻譯部落格

Transtar Translation Blog

彙整

分類: 翻譯市場面面觀

台灣翻譯社的起源來自於民國五、六十年間台灣的經濟發展, 由於台灣腹地小, 市場有限。因此, 當初很多白手起家, 自我創業的中小企業, 就把市場轉向外銷。加上當初高等教育並不普及,擁有大學學歷的並不多,而從事總務工作的員工也都只有高職學歷,從事公司會計工作。對於仰賴英文、日文等外語的外銷生意成了一大課題。因此,想從事外銷生意的人便將英文或其他語言的工作外包。而有外語能力的人看準了外語翻譯的市場,紛紛投入翻譯社的行業,協助中小企業從事外銷生意。

到了七、八十年間,台灣的經濟實力往電子,機械等技術密集及資本密集的產業發展。台灣的企業也隨著國際化越深,需要的語言種類也越來越多元,因此德文、法文、西班牙文、義大利文等主要外國語言的需求也增多,翻譯社的發展未因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而腳步暫歇,加上接受特殊語言教育的人增多,因此,形成翻譯社與翻譯人員(譯者)雙雙蓬勃發展的局面。

隨著時代的演變,到了九十年代,網際網路興起,翻譯社的產業也起了很大的變化。有電腦能力基礎的翻譯社更利用網際網路無遠佛界的功能,將自己的事業往前推。因此,產生了另一批中生代的翻譯社(如:詮星翻譯有限公司),這些翻譯社不但科技能力強,行銷手法較多元,語言能力強,觀念新穎。以致,翻譯業務不斷成長,欣欣向榮。反之,有一些老牌的翻譯社,沒能跟上網際網路的潮流,以及第一代的負責人年世已高,加上,有些賺到錢的翻譯社,慢慢業務萎縮,甚至移居國外,不再擴張業務。這時期正是中生代翻譯社最活耀的時期。

晚近的翻譯社則因電腦門檻慢慢降低,人人可成翻譯社,因此,經營型態五花八門。但是,由於道德淪喪,有的經營的手法相當惡劣(比如,侵犯他人商標,惡意點擊他人廣告,無照營業,惡意削價競爭…)。結果,讓翻譯社的品質逐漸下降,翻譯人員(譯者)的所得也不斷被壓縮。加上,高等教育普及,從事英語工作的人相當多,翻譯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,令人有"好的譯者已不多見之嘆"!

加上,近一、二十年國內的產業不斷外移,主要產業也已空洞化,台灣從世界工廠的四小龍,淪為深陷泥沼,產業邊緣化的小泥鰍,翻譯市場也萎縮到很難經營!

所以,如今的翻譯社,可謂適逢多事之秋,內有新進業者惡鬥,外在的大環境又不佳的雙重隱憂…..

翻譯是精緻文化的產業,從業人員必須是高級知識份子,國際人士,以及各種領域專業的人士所組成,翻譯的作品也是點點滴滴一字一字敲打鍵盤所創造出來。而且,翻譯首重品質,沒有足夠的經驗,歲月的累積,清晰強大的邏輯思考能力是無法勝任的。加上近年來,電腦科技的精進,翻譯從業人員又必須懂得電腦的操作技巧及知識,這許多的條件,造成一種結果,就是,從事翻譯的人員很多,但是,真正好的譯者難求。

但是,無論如何,翻譯產業在台灣一直發展的很穩定,雖有競爭,但也有合作,品質也控制的很好,大家都尊重這片由前人所耕耘出來的結果,也孕育出很多好的翻譯人才,也真的只有這樣才能培育更多的人才。

但是,就在這一, 兩年,翻譯行業殺進一堆新來的加入者,為了搶case,亂報價,亂殺價,胡亂競爭,把整個翻譯產業搞得雞飛狗跳,使得翻譯的價格行情破壞掉了, 也因此讓翻譯從業人員的收入也跟著降低了,真的令人看了無限感概,也令人覺得不捨。

目前的翻譯市場要形容狀況,只能說大家都在跳樓大拍賣,殺紅了眼,自毀前程。在此,只能說,『翻譯是精緻文化的產業,而不是秤斤論兩的菜市場產業』。

長期以來,有些不肖的翻譯社,以惡意點擊它家翻譯社的關鍵字廣告為業,好像自己本身沒生意可做,不知道要幹什麼,可能是以前沒事養蚊子,抓蒼蠅,現在,邁入網路社會了,發現新行業,就是惡意點擊它家業者的關鍵字廣告,以為這樣敲敲打打鍵盤,錢就會滾下來,真的是”不入流”。

台灣市場小,翻譯社又多,除了一些老牌的翻譯社,很多年輕人創業也選擇翻譯社為行業,以致翻譯社多到令人看了眼花撩亂,這些新加入的翻譯社甚至有的不知道台北有一家『台北翻譯社』,而且已經經營很久了,是一家老牌翻譯社,還去搶用它的商標名號,真的令人看了搖頭。加上目前產業外移嚴重,讓整個翻譯產業的產值下滑,以致各家業者搶客戶搶的很兇,甚至祭出低價的策略,流血競爭,不知品質才是翻譯產業生存的必要條件,流血殺價只是讓整個翻譯產業同歸於盡而已。

其實,翻譯社重視的是人才,好的人才才有好的作品。但是好的人才哪可能接受低價的case呢?那流血競爭的翻譯社如何負擔好的譯者的成本呢?於是,會找尋低價的翻譯來源,如大陸譯者、學生、無翻譯經驗的譯者配合,以致,翻譯出來的品質參差不齊。

其實翻譯是門很深的學問,除了中文以及特殊專業文件之外,在國外住了十幾年,語言能力還不如以當地母語(Native Speaker)為主的人士。但是, 老外如何接受低價的酬勞呢? 沒有以Native為主力的翻譯社, 如何能確保品質呢??